“自从村里搞了林业脱贫项目,我家每年有了几千元的稳定收入,自家农活还不耽误,真是件好事啊!”近日,凤阳县刘府镇席岗村贫困户戴玉珍说。
席岗村是凤阳县一个贫困村,共有贫困户48户。为了早日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2016年,席岗村将450亩集体土地流转给凤阳众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黄桃果林种植,每亩流转费用650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
该村把土地资源变成了资产后,整合了项目扶贫资金30万元作为股金注入凤阳众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扶贫资金收益总股份数定位1000股。量化给贫困户共480股,每户10股。村民救助股100股,村集体420股。每股收益根据扶贫资金所产生收益动态调整,实现了“资金变股金”,为贫困村出列、扶贫户脱贫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去年以来,席岗村黄桃果林为贫困户提供了近30个就业岗位,贫困户可以采取短期或长期务工形式取得报酬,标准按每日60-80元进行结算,仅此一项,每个贫困户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今年黄桃是第一年挂果,7月底就可采摘。我们已经联系了位于滁州的安徽丰硕食品加工厂,将黄桃加工成罐头,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样会让贫困户收入更高。”席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马兵说。
与此同时,红心镇乌罗村也开始了“农民变股民”的尝试。该村将200亩油茶扶贫基地所有资产划分为100股,村集体占44股,56户贫困户每户1股。基地由村集体管护,待收益后,按股分红,贫困户就有了稳定的收入。
“油茶种植期间,我们为村民提供公益岗位,工资均按月结,每月至少达到800元。”乌罗村第一书记史焰高说。谈到油茶销路问题,史焰高告诉笔者,油茶在红心镇属于特色产品,当地有许多油茶加工厂,这里的茶油不仅当地人喜爱,其他地方的人也慕名前来购买。
席岗村和乌罗村林业精准脱贫,是凤阳县林业生态脱贫的一个缩影。2016年,凤阳县在这两个贫困村率先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试点,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不仅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增长,还开拓了凤阳脱贫致富新渠道,促进了贫困村和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目前全县共有12个贫困村完成林业产业造林项目1821亩,发展薄壳山核桃和油茶木本油料林造林3200多亩,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11000余亩,50名贫困人口转变为生态护林员。(陈友田 王龙玉 王桂林)
![]()
席岗村黄桃果林脱贫基地
|
![]() 黄桃果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