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许多国家举办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不同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画年画、逛庙会、看演出,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春节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进人心,春节成为许多国家人民共庆、共享的幸福时光。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我们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理念,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感与追求。如今,春节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春节源于中国,影响遍及世界。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对春节文化价值的国际认可,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每年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各类春节民俗活动走进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春节已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变成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情怀。春节起源于我国先民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在岁月的沉淀中,它被赋予了辞旧迎新、阖家团圆、五谷丰登等美好寓意。每到春节,无论游子身处何方,都会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与家人围坐吃年夜饭,这体现了对家庭团聚和亲情的重视,这种情感是人类共通的。春节期间,人们互道祝福,传递着友善与和谐,契合人类对和平、和睦、和谐生活的向往。此外,春节期间的各种民俗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些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追求,跨越国界,引发全球人民的共鸣。
春节跨越山海,文明交流互鉴。在莫斯科,民众通过参与春节活动,学编中国结、制作灯笼,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了俄中民众的相知相亲;在老挝,庙会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非遗与老挝本土文化相互交融,为两国人民加深理解、增进友谊搭建了桥梁;在吉布提,春节联欢会让当地民众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在阿根廷,春节庙会不仅展示了中华美食、书法国画等,还成为连接两国民众情感的纽带,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些活动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感受春节文化的同时,也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全球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应进一步推动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共同分享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安在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