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时评

用温暖的亲情守护老人的钱包

发布时间:2025-04-15 09:12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当下,部分主播打着“养生课”“专家义诊”的幌子,诱导老年人落入消费陷阱。治理老年人直播间购物乱象,为银发族筑起防诈“数字防火墙”,既关乎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是完善和规范银发消费市场体系、助力“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直播购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消费方式。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一些不良商家却将贪婪的目光盯上了老年人群体,给老年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市场规范问题,可实际上,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社会老年人情感需求的缺失与亲情的疏离。

老年人容易成为消费陷阱的目标,首先源于其知识结构与现代商业手段之间的断层。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营销手段日新月异,而许多老年人的认知仍停留在过去。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有限,对所谓的“专家”“权威”缺乏批判性思考。与此同时,骗子们深谙心理学,他们的营销话术直击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对疾病死亡的恐惧。当专业术语包装的“养生知识”与情感攻势相结合时,缺乏防备的老人很难招架。

然而,知识断层只是表层原因,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老年人的情感空虚。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传统的家庭结构被打破,子女忙于工作生活,难有足够时间陪伴父母。许多老年人虽然物质生活无忧,精神世界却异常孤独。当直播间的主播们亲切地叫着“叔叔”“阿姨”,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他们虚假但温暖的关怀时,老人很容易产生情感依赖。这种依赖转化为信任,进而演变为对主播推荐的产品的盲目购买。某种程度上,老人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情感体验。

治理银发消费乱象,加强市场监管固然重要,但仅靠外部约束远远不够。真正坚固的防线应当来自家庭内部。子女的关心和陪伴是预防老人受骗的最佳“疫苗”。当老人在家庭中获得足够的情感满足,他们对外界虚假关怀的抵抗力自然会增强。日常的交流沟通也能帮助老人更新知识,提高辨别能力。一个经常与子女讨论时事的老人,比孤独在家的老人更不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蒙蔽。当然,亲情守护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直接指责老人“又乱买东西”往往适得其反,甚至有可能加深代沟。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既要为老人筑起技术防护的屏障,也要用亲情构建心灵防护的港湾。说到底,守护老人的钱包,就是守护他们的幸福晚年;而亲情的温暖,才是最有效的防骗利器。当每个家庭都能给予老人足够的关爱与陪伴,那些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陷阱自然会失去生存的土壤。这不仅是对老年人的保护,更是对整个社会道德底线的坚守。(中安在线)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从“挖掘机指数”看安徽经济“破土力”
下一篇: 高铁允许带宠物了,这事儿为啥让人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