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要闻

凤阳“第一山”打造疫情防控“小汤山”

凤凰山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天下“第一山”,凤阳县人民医院的感染病区就建在山脚东侧。

1月29日下午,笔者来到这里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探访。走过医患隔离带,进入病区办公室,滁州市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正与县专家组成员在对患者病情进行会诊。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凤阳县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响应措施,迅速对县人民医院感染病区进行升级改造和完善配备并立即启用。目前,该病区是全市县级第一家建成的独立发热门诊及留观隔离病区。

由于病区地处偏僻,离城区较远,这样就避免了与城区稠密人口的接触,并且与县人民医院本部也完全脱离。据县人民医院院长傅继荣介绍:“在院本部预检分诊处,如果发现从疫区返回或与疫区有密切接触的发热人员,先在县医院专用CT检查后,再通过专用通道、专用转运车送到感染病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门诊,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处置措施。”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发热人员与其他人群的接触面。

该病区包括一区和二区,一区共有14个单间14张床位,二区共有15张床位。病区集中了县人民医院相关科室主任、专家等精干力量,他们既是院专家组成员也是县级专家组成员。病区现有一线医生2组10人,二线医生7人,护士14人,专职院感公卫人员3人,联络员2人,专家组由分管副院长带队,24小时值班,全程指导。病区设有2个重症监护室,配有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急救医疗设备和床边X光机,并设有独立的检验室、药房。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和优势医疗设备的配置,使病区极大限度地集中了优势资源和力量,这就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和设备保障。

通过实地观察和现场了解,病区完全按照感染病医院的模式进行打造,流程规范合理,实行集中隔离和集中救治。

为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病区分别独立设置了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隔离衣,佩戴防病毒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等装备,实行标准防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医护人员的防护事务。为了防止病毒从病房带出,病区将医护人员进出病房工作区的通道分成清洁区、缓冲区和工作区,每次进出病房的医护人员都分别要在不同区域采取消毒及不同的处置措施,确保不会将病毒带进带出工作区域,并且每位医护人员每天早晨都要进行体温自测同时做好记录。

留观人员相互交叉感染是必须要严加防范的,为此,病区对留观人员实行隔离观察,每人一个独立单间,独立卫生间,并对产生的污水、废水等进行集中统一处置。隔离观察人员的日常饮食及生活用品均由医院提供,由医护人员统一配送。整个病区大门由安保人员24小时值守。

“我们采取分不同病区的分层管理以及独立通道、独立的隔离观察室,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县人民医院分管副院长、病区带队负责人徐祝勤告诉笔者。

病区远离城区和院本部,人员设备等优势资源的集中配置,分区分层独立的管理等多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即可为住院患者和留观人员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治服务,从而为新冠疫情防控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提供有力的保障,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县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林勇说:“一旦出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这个感染病区就能够做到快速立即响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各个环节及流程做出积极的处理。”

此外,县人民医院还全力做好信息发布、宣传保障等工作,院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以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为第一要务,所有人员均无休息日,随时待命,听从调度,并全力为病区提供保障。(张树虎)

病区大门

医护通道

患者通道

专用转运车

值班护士

抢救室呼吸机

缓冲区

疑似病人通道


上一条: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延迟企业复...

下一条: 关于政府投放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