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王中乾:“90”后大学生扎根农村致力乡村振兴

王中乾,凤阳县绿地家庭农场负责人。2015年,王中乾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他潜心学习专业种植技术,带领种粮大户和农户探索“订单式种植”模式,为农户每亩增收150元。他在农场生产中优先雇用脱贫户和残疾人,免费为脱贫户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2023年获评滁州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滁州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毕业回乡 重拾梦想

1998年,王中乾的父母在武店镇开了一家农资店,年幼的王中乾在耳濡目染下,了解到农民辛苦劳作一年,还是无法保证丰收,具体的产量还要受阳光和雨水等气候因素影响,去除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之后已经所剩不多。

2011年,王中乾被安徽农业大学涉外经济学院录取。2012年暑假,王中乾在店里帮忙送货,把农民购买的种子、农药、化肥送到田间地头,他更加近距离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那时他在心底许下诺言,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共同致富。

2015年毕业时,王中乾父亲突发脑出血、脑梗塞,王中乾辞去大城市的工作毅然决定回家照顾生病的父亲,为父亲擦拭身体、喂父亲吃饭,在王中乾的悉心照料下,慢慢地,父亲身体有所好转。这时王中乾犯了难,是继续回到大城市打拼还是留在家乡成为一位“新农人”?最终,王中乾还是决定留下来。

钻研技术 科学种植

2015年,他在家乡流转了400多亩土地,成立了凤阳县绿地家庭农场,开始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后来又陆陆续续流转了100多亩,然而,现实给这个年轻人狠狠上了一课。2016、2017年家庭农场连续两年亏本,王中乾陷入沉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果自家农场都不能盈利,还怎么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呢?

一向勤奋好学的王中乾开始走访优秀同行。他先后多次前往海南、新疆、郑州、北京、上海、合肥学习,参加全国的农产品交易会和植保会,学习最新的技术和经验。2018年,他参加了安徽省首届农业职业经理人、安徽省青年农场主培训以及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主要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和智慧生产”高级研修班等培训,系统学习了农业专业知识,形成了科学种田理念,并结合自身生产实际,调整了种植结构,购买了植保机、精播机等21台农机,参与发明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喂食槽”“一种畜禽养殖场的生态农业种植循环水系统”“一种基于养猪场的大豆循环种植系统及其方法”等3项专利技术,开启了科学种植之路。

2018年,王中乾成立了龙鳌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稻虾共生模式,走绿色发展道路。700多亩稻虾共生田不仅水稻农药化肥使用量低,而且稻米品质高售价高。2021年4月,他注册成立了农业公司,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2020年,凤阳县绿地家庭农场荣获县、市、省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示范引领 带头致富

王中乾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周边农户解决生产方式落后以及产出率不高等问题,与周边种粮大户和农户签订了8000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合同,带领种粮大户探索“订单式种植”模式,从小麦的播种、植保、收割以及秸秆处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解决了周边农业种植产出率不高等问题,使8000多亩土地每亩增收150元。

在农场生产使用劳动力方面,他还优先雇用当地的脱贫户和残疾人,吸纳18位脱贫户就业;在农业技术方面免费为脱贫户提供技术支持,传授给他们更多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2020年春耕,因种种原因很多农业生产资料不能及时送达各地,但是春耕时间不等人,错过春耕将影响农民一年的收入,王中乾免费为村里百姓和种粮大户送去当时生产急需的价值1.9万元的小麦除草剂和春耕肥料,确保春耕及时、有序开展。

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也是王中乾关心的对象,2022年王中乾在“梦想小屋”计划中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儿童装修个人居住房间,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会为武店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们送去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2024年,一场大雪封住了西圩村主干道,他第一时间开着自家的推土机和村干部一起进行清雪。在春节来临之际,他还为全村的老弱病残送去米面粮油等慰问品,确保他们能够过个好年。

大学毕业后,他返乡扎根农村农业,学习专业种植技术,普及科学种植理念,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围农户共同致富。他在实践中创新,以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县文明办)

上一条: 太平社区开展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