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塘镇凤淮村位于高塘湖旁,地理位置偏僻,且作为纯农业乡镇的定位制约着当地产业发展,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2017年,凤淮村支部书记尹良峰,迫切想为当地农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他得知瓜蒌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药材,并且有着收益快、周期短的特点,立马从外地引进食药两用的优良品种来试种。
尹良峰想带领村民们一同增收,但一开始村民并不相信小小的瓜蒌能够带来什么改变。“咱们对瓜蒌种植一窍不通,要是赔了咋办?还不如种小麦、玉米来得稳妥些。”村民们觉得这是件好事,但又心存顾虑。
“瓜蒌的市场需求增大,逐渐供不应求,所以瓜蒌市场价还有一定上升空间。”尹书记跟村民解释,“而且瓜蒌利用范围广,不仅能作为果实,根茎也有较高药用价值。瓜蒌发展潜力非常不错,种植前景可观。”
实践出真知。2018年初,村书记带头拿出自家6亩地试水,由镇上的农技部门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最终试种成功。瓜蒌一出来立即销售一空,这样的“开门红”给村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信心。
种植传统瓜果蔬菜,每亩产值大概在4000元左右,现在种植瓜蒌每亩产值大概在8000元左右,产值增加了4000元。如今,瓜蒌种植户也由当初的几户发展到几十户,家住凤淮村三姓庄的尹老伯就是其中一员。“刚开始大家种植瓜蒌的时候,还心存疑虑,现在啊,这小小的瓜蒌成了咱们全村的新希望!”尹老伯开心地说。
据了解,目前凤淮村瓜蒌种植以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运行,种子统供、技术统培、产品统收,瓜蒌采摘后会委托六安专业加工基地进行深加工,把瓜蒌壳加工成药用品,将瓜蒌籽加工成食用品,再销往全国各地,有效提高了瓜蒌的经济附加值。
官塘镇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探索新型农业布局。一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党建+一村一品”,精准捕捉市场信息,对瓜蒌产业或其他产业及时布局,建立瓜蒌基地。另一方面发挥政府指导作用,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既能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又能在方向和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引导村民多点开花。
“截至2021年,凤淮村的瓜蒌基地规模已达180亩,累计带动周边20多户脱贫户劳务增收15余万元,每年实现村级集体增收10万元,成为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产业。”尹良峰高兴地说,“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同时以基地为中心,开办特色农家乐,延伸产业链,把瓜蒌种植打造成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宗官宝 于海)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