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孙学军、刘胜梅:含泪义捐亡妻器官,大爱让7位陌生人重获新生

孙学军,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凤阳县大庙镇希望村村民。刘胜梅,女,汉族,1980年6月生,凤阳县大庙镇希望村村民。2021年3月,入选助人为乐“滁州好人”;2021年7月,两人入选“中国好人”;2021年8月,两人入选第七届滁州市道德模范。

2021年2月11日上午,孙学军和妻子刘胜梅回家途中突然遭遇车祸,年仅41岁的刘胜梅经救治无效身亡。孙学军强忍悲痛,深明大义,选择捐出妻子所有可用器官,让7位陌生人重获新生。

天降噩耗,新春佳节艰难抉择

孙学军、刘胜梅是凤阳县大庙镇希望村村民,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外务工,夫妻二人勤奋能干,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攒下一些积蓄,在凤阳县城买了一套新房。2020年,他们装修了房子,准备在新家过个快乐的春节。

2月11日,除夕当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这个家庭的欢乐戛然而止。那天,孙学军和刘胜梅从老家赶往县城的新家,路上突然遭遇车祸,刘胜梅受到重创,被紧急送往当地的医院进行抢救,后因伤势严重,又转到蚌埠的医院救治。在诊断书上,医生密密麻麻写下了刘胜梅的伤情: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左侧颞叶出血伴脑挫伤、右侧额骨骨折、左侧额部硬膜外血肿、右颈部皮下血肿、颞骨蝶骨骨折、开放性右侧胫骨骨折、右腓骨小头骨折……这一行行的文字,刺痛着一家人的心。

“医生,你们一定要救救我的妻子!”孙学军向医生苦苦哀求。“我们会尽力的!”看到满含热泪的孙学军,医生的内心感到很痛苦。

几天过去了,虽然医生竭尽了全力救治,但刘胜梅依然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依然昏迷不醒,几项主要生命指标非常不稳定,病危通知也下达了几次。孙学军万般悲痛,唯一的儿子也哭得死去活来。

整个春节,孙学军一直处在痛苦和煎熬中。2月15日深夜,孙学军冷静下来,一个人独坐在医院的走廊的椅子上,他的脑海里想起了妻子曾和他说起的一件事情。

他们在2010年外出打工,晚上回到租住屋,他们挺喜欢看有关百姓生活的一些节目,像安徽电视台的《帮女郎》,其他电视台《百姓说事》《一帮到底》等。有一次,刘胜梅看到一个捐献器官的电视新闻,说的是一个党员,去世前捐献了有用的器官,挽救了5个人的生命,刘胜梅感慨不已,说这个党员虽然去世了,但是还能救几个人,真了不起!孙学军也觉得这名党员思想觉悟挺高的,做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

现在,妻子的生命看来很难挽回了,是不是也能像那位党员一样,挽救几个人的生命呢?想到这儿,他立即找到值班医生,说出了这个想法。医生感到很意外,因为他很少遇到有这样想法的农村人,医生说:“这是好事,当然可以了!只是你要和家人、亲戚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孙学军点点头,明白医生的意思。

孙学军知道,在农村,素来讲究“入土为安”,很多人都不愿意捐献遗体或器官,认为捐了器官什么的,人的身体就不完整,就是不讲究孝道,所以想到捐献孙胜梅的器官,需要与儿子和其他几个亲属说一说。第二天,他和儿子说了妈妈当年评价那位党员捐献遗体的事,儿子是个中专生,当然明白捐献器官救助别人的重要意义,对父亲的想法表示支持。

孙学军又找到几位近亲属,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说,现在凤阳正在搞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提倡移风易俗,要求人去世后必须火化,与其一把火烧了,还不如挽救几个活人呢!亲戚们表示赞同。有了亲戚们的支持,孙学军心里敞亮多了。

深明大义,义捐救人延续大爱

2月16日上午,孙学军满含热泪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同意捐献妻子身上所有能用于救治他人的器官。

当天,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损伤判定专家组评估,刘胜梅为脑死亡状态。第二天,在当地红十字会的见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实施了获取手术。最终,刘胜梅成功捐献了肺脏、心脏、肝脏、肾脏和眼角膜。在完成捐献后,孙学军含泪委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OPO团队向受捐者捎句话:“一定要替我爱人好好地活着!”

最终,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刘胜梅的双肺捐赠给了浙江的一名患者;肝脏和心脏分配至上海两家医院,挽救了一名心脏疾病患者和一名肝衰竭患者。

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团队的努力,她的一对肾脏被成功植入了两名肾衰竭患者体内。目前,接受移植的两名患者均生命体征平稳,刘胜梅的肾脏已经开始履行新的使命。她的一对眼角膜也通过眼科移植团队的接力手术,让两名角膜穿孔患者重获光明。

得知器官受赠者身体情况良好,孙学军倍感欣慰。“让我感觉到她还在人间,也为患者家庭带来希望。”孙学军说,捐献器官,是妻子能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捐献器官能救7个人,胜梅知道了,一定会很欣慰。”

“大爱!41岁女子脑死亡捐献器官救7人”“泪奔!你认识这位滁州‘刘大姐’吗?”“安徽女子车祸脑死亡,捐献器官让7人获得新生。”刘胜梅捐献器官救人的信息相继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光明网、《安徽商报》客户端、滁州在线等网络新媒体上刊发,并很快传遍全国,广大网友在表达惋惜的同时,对刘胜梅和孙学军的大爱义举表示称赞。

凤阳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数十万名器官衰竭患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大量患者在等待器官进行移植手术,开展器官捐献器官捐献是挽救生命的崇高行为,利国利民、功德无量,孙学军、刘胜梅夫妇的义举非常了不起,让在绝望中等待的患者迎来新生。

忠厚传家,乐于助人邻里称赞

艰难的抉择从来都不是偶然,多年以来,孙学军和妻子在村民和亲戚、朋友眼中,一直都是为人忠厚,待人热情的人。

孙学军很小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和弟弟跟着爷爷奶奶一块儿生活。爷爷告诉他:“我们的家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只要为人忠厚本分、吃苦耐劳,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孙学军记住了爷爷的话,从小就非常懂事,干家务活,照顾弟弟。长大后,又学会了犁田耙地,成了家里的“主心骨”。为了让爷爷奶奶和弟弟过上幸福生活,孙学军没日没夜劳动,农闲时还到附近打工挣钱,他的辛苦让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起色,村里人看在眼里,都夸孙学军是个能干的人。

与刘胜梅结婚后,两人共同扛起家庭责任,孝敬老人,抚育孩子,帮助庄邻。在村里,无论谁家遇到困难,孙学军和刘胜梅都会主动上前帮忙。哪家拖拉机陷坑里了,他们帮着推出;夏收时突下暴雨,他们跑过去帮别人家抢收粮食;邻居外出,孩子就托付在他们家,他们像待自己孩子一样……至于他们帮过哪些人,帮过哪些事,孙学军说:“那太多了,都是本地人,我们能帮就帮,举手之劳,没什么的。”

“学军和胜梅两人秉性好,爱帮人,都是好人啊!这次可惜了。”听说刘胜梅遭遇车祸,村里的孙大爷流着眼泪说。

他们在外地打工的时候,也特别爱帮助别人,遇到工友家里困难,他们就帮衬一些钱物。看到工友活没干完,就伸手帮他们一把。父母的言行也感染着孩子,他们的儿子在学校也喜欢帮助同学,人缘非常好。在孙学军想要捐献刘胜梅器官,征求儿子意见时,孩子流着眼泪点头,孩子知道,母亲一定会认可他们父子的决定的。

妻子走后,孙学军与儿子虽然还沉浸在悲痛之中,但是想到妻子的器官能在他人身上延续,他就觉得妻子好像还活在世上。(县文明办)


上一条:

下一条: 临淮关镇太平社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