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五月天“假唱风波”仍在持续升温。就在舆论还在等待相关执法部门的调查鉴定结果的时候,五月天巴黎演唱会以全程直播的方式进行,其初心可能是想告诉大家,看,我们真的是在真唱。但是不是真唱,得由现场观众说了算。更何况,这次真唱不仅没有澄清上次的假唱浑水,反而又因为跑调、走音帮了倒忙:如果真唱是这水平?那以前假唱不就“实锤”了吗?
其实,对于是否“假唱”,真相的判断并不复杂。一则,对于专业的调查和鉴定机构来说,这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二则,对于经常听演唱会的观众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论是收音效果,还是音色气息,是真是假,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大家也早就见怪不怪了。现下,公众之所以讨论关注这件事,不是想真的掀掉这件类似皇帝新装的遮羞布,也不是想彻底捅破这层聊胜于无的窗户纸,只是想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地对这类现象进行批评、思考。
作为歌手,一定得会唱歌,而且要唱得好。而唱得好不好,凭的是基本功,也就是唱功。相信对于五月天这样的乐队来说,在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当下,很多所谓的歌手并不是靠唱而出名的。有的是因为长相好,有的是因为跳舞好,有的是因为作词作曲好。总之,原本对于歌手来说最重要的声乐,反而成为不那么重要的东西了。为什么?功力不够,修音来凑,“半开麦”“垫音”“录制棚版”等能上尽上。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音响设备也越来越智能,“音轨一推,顶练功十年”并不是说说而已。别说是知名歌手,身边很多普通人用“高科技”也能唱出专业水准,一样难辨真假!
作为消费者,来听演唱会,虽说往往是出于一种情怀,但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甚至上万的门票,也不能不考量值不值得吧。就算买到一张“柱子票”忍一忍就过去,如果连个现场版的“原声态”都听不到,那就说不过去了。试想一下,到星级饭店吃饭,吃到的是预制菜;花钱去看画展,看到的是打印出来的画,你愿意吗?我花这么多钱去看你,你给我“疑似假唱”?我爱你是真爱,但你唱也得给我真唱,因为我买票的钱是真钱啊。哪怕你唱不上去可以降调,或者就是硬往上顶,呈现出真实但不完美的演出,这都是可以接受的。千里迢迢到了现场,看到听到的是表演式的假唱、假演奏,岂止伤心,更是寒心。不想花钱去现场听CD——很多歌迷在“假唱”风波后都这样表示。
作为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打假”力度。截至今年5月,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近9万场,票房超110亿元。其中,仅五一期间(4月29日—5月3日),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962.2%;观众人数达865.49万人次,同比增长333.2%。“大数据”告诉我们,今年演唱会市场正在复苏,但越是复苏越要加倍呵护,越是形势好转越要加以规范引导。2005年颁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中指出,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演唱会是商业行为,大家买票去听你假唱相当于卖假货,妥妥的欺诈。相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能后知后觉。
真唱是基本操守,实力是市场号召力。假唱与否真相终会揭晓,尽快形成界定假唱的行业标准,营造拒绝假唱假演的氛围,才是成熟市场应有的样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