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万企兴万村”,可以看作是之前的“万企帮万村”的延续和承接。万企“帮万村”到“兴万村”,变的是名字和方向,不变的是民营企业的社会担当与责任,如今已成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深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前往安徽各地农村进行投资创业。乡村振兴“有人带”,持续“上新”,借力“上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跃然眼前,村民能够在家附近找到工作机会,增加收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富裕,乡村景色也愈发美丽,一条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安徽大地不断拓展。
你看,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立足产业和企业发展实际,在阜阳市颍东区板桥村实施了“瓦大番乡”项目。通过构建番茄种质资源库、数字管控中心等高科技农业设施,提升的是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还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以村民为主体,“瓦大番乡”让他们成为产业的主人,真正实现了“造血式”扶贫,让乡村振兴有了持续的动力。
你看,在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马畈村,“万企兴万村”行动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一宅两院”的旅游模式创新,农民们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从多个渠道增加了收入。提升的是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你看,黄山市东山村莲藕基地项目中的收益分红。根据项目管理办法,莲藕基地收益的20%将持续用于建档立卡脱贫户公益岗位及村内临时务工工资,预留部分收益资金实时关注全村边缘户和低收入的脱贫户,用于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其余收入适时循环用于发展莲藕种植。2023年9户参与分红共获3万元收益。
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长期以来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安徽庐江县的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稻虾共生的田野上,捕虾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忙碌作业,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繁忙有序的景象,正是安徽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缩影。
“万企兴万村”,突出的是从“到人”、“到户”转向推动区域的发展。眼下,这一创新性发展模式,正在江淮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个企业结对一个乡村形成帮扶,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三农”为服务方向,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带动一个村的产业发展,企业将自身资源、商业、技术带进乡村,帮助乡村实现产业振兴。
位于蚌埠市怀远县榴城镇刘郢村,村民谈起增收致富的路子,总会提到金圃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西红柿的收购价格比往年低了一点,但是产量比往年高了不少,一亩西红柿算下来纯收入还有一万多。”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企业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就在“万企兴万村”的点滴间生动呈现。
积势蓄能,通过经营性合作与公益性帮扶相结合,“万企兴万村”为民营企业提供的是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乡村带来的是持之以恒的发展机遇。
留住“消费者的胃”,方能让消费者倾心。在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种养面积达2.5万亩,成为合肥单体规模最大的小龙虾种养基地。规模持续增大,抢抓时下“美食消费”机遇,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实现了企业与乡村的双赢。
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万企兴万村”以“可感”、“可触”,绘就了徽风皖韵可持续发展的大美画卷。民营企业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与乡村发展需求进行高效对接,实现了企业与安徽乡村的共同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企业已达20399家,实施“兴村”项目27243个,涉及10666个村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之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当前,安徽正在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万企兴万村”正在为江淮大地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的是乡村产业的升级换代,也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形成的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看到了安徽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万企兴万村”,风起在江淮。万企,兴的是万村,惠的是万民,为江淮大地带来了经济实惠,更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