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从生产、销售、餐饮、广告、宣传、印刷等6个方面严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从事“特供酒”制售违法行为。近几个月来,在公安部部署的“净风”专项行动中,各地公安机关相继破获一系列“特供”“专供”假酒案。为此,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特供酒”全是“特假酒”。
准确地说,“特供酒”等,其实并非新鲜事物,许多年前,所谓“出口转内销”等,就已经相当流行;而且,打着这类的“特供”幌子的,也不仅仅是烟酒等具体物品。最近几年,每到高考结束开始招生之际,“内部指标”,尤其是所谓“军校内部招生指标”总是成为许多欺诈者最热衷的噱头。从实际诈骗效果看,无论是特供烟酒还是所谓“军校内部指标”,也往往是消费者与家长们最“致命”的诱惑。而事实上,正如流行很广的一句网络语言所说:当真,你就输了,而且是输得很惨。
以特供酒为例,今年2月,重庆武隆警方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酒案,“中南海内招酒”“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海、陆、空军部队特供酒”“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酒瓶印上“特供”之类的字样,一瓶可以卖到上千元,而这些特供酒的“真实身份”却是成本价仅为10元一斤的基酒。然而,在所谓“面子”的刺激之下,许多人依旧趋之若鹜。在他们看来,能喝得上“特供酒”,尤其是能够拿出“特供酒”款待宾客,那不仅是生理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高人一等。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种迂腐的认识,“特供烟酒”也就投其所好,说得苛刻一点,冲着“特供”而上当的,就是标准的“钱多人傻”,用更为时尚的概念表述,就是收割“智商税”,是被人卖人还替人数钱。
就此而言,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乃至让所有的人,都清醒地认识到,所有的“特供酒”都是“特假酒”,确实是必要之举。因为,“特供酒”的泛滥,仅仅就趋之若鹜者而言,不仅是收割智商税,也是在刺激越来越多的个体“拉大旗作虎皮”,进而招摇撞骗。不难想象,今天能打出“特供酒”的幌子,明天不知道还会折腾出什么样的幺蛾子。届时就不只是招摇撞骗,而是严重威胁正常和谐的市场秩序。
但是,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特供酒”“专供酒”,不仅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也影响国家机关、军队声誉。而在依旧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这类原本“假得不得了”的“特供酒”“专供酒”,也极容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者假戏真做、颠倒是非、妖言惑众的“道具”与“证据”。为此,在加大宣传力度、正本清源的同时,必须加大监管与惩戒的力度,将所谓“特供酒”彻底清理出局,才能从根本上防范与杜绝“特供酒”在收割智商税的同时,惹出更大的乱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