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出发,江淮劲足。
今年2月,安徽省“挖掘机指数”以57%的开工率位居全国第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9个百分点。梳理发现,2月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超过50%的有7个省份。安徽领先,反映出当地以重大项目赋能开新局的坚实步伐。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挖掘机指数”?
在投资建设的城乡大地上,每挥动一铲、行动一步,都形成数据痕迹,精准反映基建开工等情况,成为观察投资的重要“风向标”。显然,“挖掘机指数”状态,最能说明项目开工建设、投资力度等基本情况。
安徽的“挖掘机指数”为何能领跑全国,开工率全国第一?这个“第一”,又蕴含着当地怎样的经济密码?
答案也很直接,项目为王!在安徽,大抓项目成为政府的共识。以今年为例,从开年第一个工作日全省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到4月初第二批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每次开工投资均超4000亿元,真金白银投进去,重大项目“满弦”开工,让在皖投资兴业的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有为,市场的活力,增进对未来的信心。
投资数据高位运行的安徽,产业项目如何抓?钱流向了哪里?值得关注。
密集开工的项目中,含“新”量高,成为鲜明的特点。不论是新能源汽车项目,还是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高端装备制造,或是人工智能、新材料项目,今天的安徽,把资金的“好钢”更加用到谋创新的“刀刃”上。
创新崛起,带动投资领跑,新的投资又激活创新潜能,形成良性循环。正是靠着创新这把“金钥匙”,安徽不断打开投资新天地,一路领跑全国。
俯瞰江淮,合肥北城未来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沪宁合高铁重要节点的滁州站建设正全速推进……从关系“未来赛道”的科技创新,到事关经济圈建设的交通“硬联通”,再到事关民生福祉的老旧小区改造,安徽基建投资火热,重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快速推进,呈现出“大干快上”的姿态。
投资于人,才能更好投资于皖。“投资于人”被首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部署中找“接口”,谁能首先抓住机遇、踩准“风口”,谁就能“快人一步”。
从安徽“上新”的众多项目看,民生分量足,成为又一明显特征。从改进学校教学环境,到改造医院设施,建设康养基地,再到丰富全民健身场地供给……安徽既算投资账,更算民生账,把宝贵的资金投向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关键环节。高位运行的“挖掘机指数”中,深深体现着对如何更好增进民生福祉的思考。
一条脉络也尤其清晰——“科技+民生”,共同撑起来了安徽投资的“高水位”。创新,是安徽的强项,优势所在;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事实证明,安徽基建的爆发式增长绝非偶然,把注意力专注到关键领域,让每一笔投资都落在需求最迫切的领域,看中了就抓紧干,托举起“基建搭台、产业唱戏”,安徽这个“第一”实至名归。
向远处看,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安徽的工程机械开足马力加速跑,不仅能够在短期拉动投资增长,促进就业,赋能经济“马车”,更有助于在中长期培育创新动能、抢滩未来,更好投资于人,让经济增长、民生提质有了可持续的引擎。(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