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时评

为小网民们织牢保护网

目前,中国未成年网民数量持续增长,“触网”日趋低龄化。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维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不少网络平台相继推出青少年模式,更好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94.9%,高于同期全国人口70.4%的互联网普及率。而且,网民的年龄结构,正在不断向低龄化延伸,一些三五岁的孩子不仅可以独立操作手机的大部分功能,甚至还会下载APP,互联网对孩子潜在的危害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关注。

安全风险是未成年人使用网络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也是全世界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此,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我国出台了或修订了多部法律法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去年6月正式实施,其中增设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至于行业主管部门和互联网平台,针对青少年而出台的防止网络沉迷等措施,同样还有许多,保护小网民切身利益的法治环境正在不断完善。

尽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措施越来越多,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完善,但是从规范的文本到转变为对未成年人上网具有防护实效的举措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当下,伴随着网民低龄化时代的到来,未成年网民沉迷网络、受不良网络信息侵扰、涉足直播打赏活动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保护小网民行动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如今,很多未成年人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辈童年记忆中的编绳、跳房子、老鹰抓小鸡等有益智活动被手机平板里的各种网络游戏或短视频取而代之,童年生活里满是浓浓的数码味。从很大程度上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互联网普及的速度过快,而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还没有做好科学接纳这一新生事物的心理准备。当一些家长让手机平板成为孩子的“电子保姆”时,防止孩子沉迷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就已经被击穿。

网络时代,保护好小网民,让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健康成长,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课题。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教育,培养孩子健康、文明、理性的上网习惯,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组织青少年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线下活动,让孩子多关注火热的现实生活,齐心协力给小网民们织牢保护网。(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刘根生)

上一条: 中安时评:善用网络“到群众中去”

下一条: 健身不能一哄而上需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