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也是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县医保局坚持从医保端发力,用足用好政策,用心用力落实,强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推进医保发展。
加强“预算”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三医联动,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衔接方面积极探索,实现医保基金由“超支”向“结余”转变,从2020年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连续四年实现有效结余。医共体结余资金其中30%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按照6:3:1比例分配)奖励性支出,剩余部分用于医共体建设发展、医保事业发展和弥补以后年度的合理超支。按照“补短板”原则,集中购置了一批急需的医疗设备,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形成了“结余—发展—再结余”的良性循环。有效激发了医共体成员单位同心同向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保证了公立医院“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益性。
深化改革试点,实现医防融合一张网。创新开展城乡居民医保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改革试点,重点加强对慢特病“筛查、宣教、干预、治疗、考核”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力争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推行在原有医共体总额预算包干的前提下,对部分慢性病人群实行医保资金二次包干,交由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包干使用,结余部分实行县、乡、村2:5:3的全新分配机制,有效调动了乡、村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分级诊疗,强化医防融合,推动医共体转型升级。
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县域就诊率。今年5月,该县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在县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会诊、转诊、医保等业务“一站式”办理,助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建立“转诊病种白名单”制度,根据“转诊病种白名单”中所列病种和患者需求,对接邀请市域外专家会诊,留在本地救治或直接出具转诊转院手续。安排专人负责解释本地就医和异地就医医保待遇政策的相关差异,积极引导患者在县域内就医。凡参加滁州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均可享受专家会诊(手术)费用补助、医保扶持病组资金补贴以及重大疾病治疗费用补贴。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高端优质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外出就医负担,降低跨市就医(住院)比例,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实现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祖国芹)
上一条: “法治第一课”护航青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