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淮关镇太平社区创新工作模式,把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让小社区燃起大温暖,老社区焕发“新活力”。社区组建了“爱心门铃”、“金凤花”、“青淮”青年、“五老宣讲队”移风易俗、卫生环保等10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培育了“情暖夕阳”、“敲门行动”、“板凳会”等5个品牌项目,聚焦“一老一小”、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众和社区重点工作,每年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关爱帮扶、惠民义演、防溺水、反电信诈骗等志愿服务活动160余场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
情暖民心 “小社区”诠释“大关怀”
太平社区中老年人众多,为此,社区实施了“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了医疗志愿者、社区民警及文化文艺能人等30余名志愿者,在社区沿街商铺、居民小区等地开展了老年人防诈骗教育、爱心义诊、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活动,关注老人们的生活情况,解决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结合“我们的节日”等重点节日活动,邀请老年人参加,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把真正的关心和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项目实施以来,开展送医送药、爱心体检、上门帮扶、亲情陪伴等活动60余场次,服务老人900余人次。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把更多的关心关怀和惠民政策等宣传到群众中,社区招募两委干部、热心青年等为志愿者,实施“敲门行动”,在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开展送医送药、防疫政策告知300余次,对社区常住住户完成了全覆盖入户宣传。不止于此,志愿者还在“三公里就业圈”“五经普”“暖民心行动”“防溺水”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了党委政府的传声筒。
爱心门铃 “微服务”叩开“幸福门”
社区的事情就在社区解决,群众的事情就让群众自己决定。太平社区始终把“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社区中心工作,结合社区小、人员结构易于摸清的特点,对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社区党支部书记带头做志愿者,组建“爱心门铃”志愿服务队,针对特扶家庭、未成年人、困难妇女等群体,常态化入户开展反诈骗、送政策,努力做到让志愿者把每份关心关怀送到群众中去。
太平社区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7人,社区“爱心门铃”志愿服务队员每月至少上门1次了解特困人员的生活情况,给他们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用品。截至目前,已开展上门关爱帮扶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
为做好关爱社区困难妇女工作,社区结合女干部较多的情况,组建了“金凤花”志愿服务队,常态化走访困难妇女,了解和掌握她们实际情况及潜在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志愿者尤其关注妇女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定期上门普及《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还送去了生活用品,让志愿服务队成为困难妇女的“娘家人”。截至目前,已开展上门走访90余次,帮扶困境妇女100余人次。
全民志愿 “老社区”焕发“新景象”
志愿服务把社区与老人们的心紧紧团聚在一起,“五老”人员及一些身体健硕的银发老人们自发积极地为社区做志愿服务工作。社区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些“志愿力量”培育了“红色宣讲”“板凳会”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理论宣讲、议事调解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解决居民与居民、社区与居民问题180多个,探索了一条社区治理新路径。
小小“板凳会”架起“连心桥”。社区邀请“五老”志愿者与社区干部一起深入到群众中,以在群众家门口召开“板凳会”的形式解决群众的问题。新的议事方式打破了传统议事齐聚社区的模式,以拉家常的方式走近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板凳会”上,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社区负责人进行解答,“五老”志愿者提出意见建议,帮助社区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社区“板凳会”坚持“件件有落实 事事有回应”的处理原则,累计已解决路灯故障、下水道排水、公厕翻盖等问题90余个,真正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高,社区呈现一片和美景象。(成超 万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