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湾乡紧跟乡村振兴步伐,围绕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作,构建“精选、淬炼、领飞”三维培养闭环,建强村级后备队伍,为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做强“招引链”,广纳“英”才。注重一线“选”人才,通过乡、村两级网格,全面摸排乡域内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种植养殖能手、产业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人才信息,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并定期更新完善。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调研用人需求,建立人才需求清单,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招才引才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2024年,全乡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8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14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2人。
做实“培育链”,锤炼“能”才。“目前小麦正处于灌浆期,在防治赤霉病的同时,也要注意蚜虫侵害,对出现的蚜虫地块可以用呋虫胺药剂,兑水均匀喷雾。如遇阴雨天气,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遇雨应及时补治。”在黄湾社区高标准农田里,农业技术推广员赵之矿,一边向农户讲解小麦管护要点,一边示范如何正确喷施药物。
黄湾乡一方面引导各村(社区)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安徽先锋微讯结合“导师帮带”制度,开展政治理论、专业技术、政策法规、村务管理等教育培训,提升后备干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需求导向+订单培养”模式,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基层治理、人才培养等问题,以“请下来+向外看”,依托安徽科技学院高校人才资源,邀请专家开展小麦种植、豆制品加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组织后备干部前往产业发展好、乡村治理优的江浙沪先进村(社区)进行参观学习,把先进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引进来。
做优“转化链”,留住“优”才。构建“述学交流+项目推进”考核体系,举办外出参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座谈会,参训村支部书记汇报学习情况、工作思考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乡主要负责人现场点题、总结。同时,搭建乡村治理平台,发挥乡土人才“人熟、事熟、社情熟”的优势,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化矛盾、宣政策、送服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带着技能或资金入股村级合作社,将个人所领办或创办的企业作为人才培育基地,为群众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