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心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认真落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深化村企联建,培育打造特色共富工坊品牌——“荷塘里”,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穿好“资源线头”,扎牢工坊乡土根基。红心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员网格员实地走访调研,依托镇域实际,整合资源打造了荷塘村“荷塘里”共富工坊。“荷塘里”主营玩具加工,以其独特的“轻资产、易上手、高吸纳”特性,成功激活乡村闲置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红心镇从整合零散的手工缝制到标准化的部件组装,促使了家庭作坊的“小打小闹”到工坊化的“抱团发展”,玩具加工共富工坊用一根针线、一块布料、一个零件,将村民们的“指尖技艺”转化为“口袋收益”,编织出一幅“小玩具带动大民生”的共富图景。
系紧“利益丝线”,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红心镇充分整合乡村留守妇女、老人等闲置劳动力资源,利用玩具加工产业中毛绒玩具缝制、塑料零件组装、布艺装饰粘贴等环节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操作灵活的特性,通过将原料分发到农户家中,妇女们在接送孩子、照料老人的间隙,就能完成玩具的初步缝制,按件计酬、灵活结算,每月每人能增收数千元。截至目前,“荷塘里”已带动荷塘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余万元,带动群众30余人就业。这种“家门口就业”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打工“离乡离土”的境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握牢“保障线轴”,持续增收行稳致远。“荷塘里”的持续运转,离不开坚实的保障体系作为“线轴”。小玩具要做出大文章,“简单加工”的初级阶段,必须向“提质增效”进阶。人才支撑要持续发力,既要培育本土的“土专家”“田秀才”,也要吸引返乡青年、大学生、企业家等“新农人”加入,为工坊注入新理念、新技术,对农户进行技能培训,统一质量标准。
下一步,红心镇将继续探索“荷塘里”共富工坊发展模式,筹划借力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美丽红心的“人气”旺起来,为共同富裕写下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