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文苑

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5-08-18 09:49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古往今来,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大家灿若星辰。只要谈到文学,总能使我心潮澎湃,思绪良多。
虽然学历不高,但丝毫没有影响我对文学的执着追求。记得那是1980年,我才上小学三年级,第一次订购了《小学生报》,五分钱一份,且是周报。报纸上其他版面我记不清了,唯有《作文园地》尚有记忆,可惜没有留存下来,为此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遗憾。我对于文学的爱好也得益于父亲的影响,老人家当年订阅了《科学种田》《半月谈》,每天晚上在我做作业的时候,他都要坐在桌子对面,一边看着他的那两种刊物,一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好学文化,将来不用扒田沟。”在那个年代,农村种田很辛苦,父亲希望我们好好读书,长大后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很惭愧,我没有长成父亲希望的样子。
1996年,我在书店买了第一本《读者》,书中的精彩内容让我爱不释手。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等他们晚上睡着后,我才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白天疲惫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慰藉。后来又陆续买了《女友》等刊物。
2000年,我的工作涉及汽车配件,名目繁多的样式使我整天如坠云雾,力不从心,烦恼更不用说。一次无意间,翻阅《扬子晚报》,上面刊载了丁立梅的文章,还有该报记者撰写的评论专栏,每个篇章都有精彩的点评,使我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劳累之余找到了解压的方法和无限的快乐,生活变得既充实而又有情调。夕阳西下,我坐守在汽车配件柜台前,一面卖着汽车配件,一面阅读心仪的篇章,满手的油渍被报纸浓浓的墨香所覆盖。我对这份报纸情有独钟,一订就是十五年,一读就是十五年。
2015年,不如人意的琐事使我的生活陷入低迷,但我有幸加入了来安县作家协会,结识了众多文友。由此,我单调而枯燥的生活出现了转机,犹如增添了催化剂,充满新的活力;更如茫茫黑夜,燃起了一道照我前行的光芒。
后来,我多次与老师们接触交流,身心受益,豁然开朗,是他们的鼓励和鞭策,让我在攀爬文学金字塔的道路上更有信心。文友借给我的《文化苦旅》,让我领教了余秋雨的如椽大笔;读了《百年孤独》,我领悟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厚重。近年来,诸多好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阅读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耳目一新的同时,加深了对散文的理解……文联领导多次鼓励我积极投稿、多多练笔。最近几年,我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向各级报刊投稿,编辑老师的录用,使我勇气倍增。
如果说工作是喷香的米饭,那文学就是美味的菜肴。虽然我的知识水平有限,但是我有一颗爱好文学的炽热之心。曾文正公有不气馁的精神,纵然屡战屡败亦要屡败屡战。我也要有这种精神,多看多读多写多投稿,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用自己坚定的意志,做一个执著的追梦人。(作者:王正如  2025年8月13日《滁州日报》
编辑: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