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买一桶酱油,酱油本身也有把手,为什么非要我支付一元钱环保包装费?”前不久,北京朝阳的王先生想在某商超App上买一桶酱油,发现在结账时出现了包装费选项,而且不选择包装费选项就不能下单。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不少线上商超都存在收取包装费的情况,而一些消费者对此并不认可,认为存在收费标准模糊,收费没有明显提示,甚至强制收费等问题。
桶装酱油本来就有把手,消费者能拎起来就走,配送也方便,但商家还强收1元环保包装费;否则,就无法下单。王先生被强制收取包装费,不是个例,而是具有普遍性。可以说,强制收取环保包装费,几乎成了所有商超APP的骚操作。
面对公众质疑,商超还能理直气壮地给出“合理”解释:我们要严格落实国家推行的“限塑令”,给消费者搭配环保包装袋!这是在为环保做贡献。落实“限塑令”,用环保袋替换成难以降解的塑料袋,这当然没有错。可是,买桶酱油也强付包装费,这合理吗?消费者的选择权在哪?商家的回应属于说东扯西,答非所问,转移话题。
事实上,是不是需要使用包装袋?这应当根据商品性质而定,还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诸如桶装的酱油、醋,以及一些本来就是袋装的商品,完全可以不再用其他包装,商家非要强制使用环保包装袋,其作为就不能用“环保”来解读了。事实上,再容易降解的包装袋,过度使用也是浪费,浪费与“不环保”何异?
现实中,不少的商超APP以及外卖平台,不但强制消费者使用环保袋,还过量使用环保包装袋——每件商品都配一个包装袋。这就促生了“包装费超商品价格”的奇葩事。很显然,多点一份商品就多一个包装,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也会造成因过度包装而产生污染问题,与环保的初衷背道而驰。
窃以为,网络商家向消费者强制收取包装费,其醉翁之意不在“环保”,而是有自己的另一个小算盘:有网友爆料,一份包装袋的成本也就是几角钱,商家却收取一元。虽然商家仅仅能从中攫取区区几角“利润”,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平台打着“限塑令”的幌子,强制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袋,不仅从情理上说不通,还涉嫌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所以,无论如何,这个“行规”都必须矫正。在笔者看来,许多消费者不乐意被收取包装费,主要是强制与不透明。如果商家能公开袋子的成本,按个计费,明确不在袋子上赚取消费者的钱,那可能接受收取包装费的消费者就会更多。(中安在线)
上一条: 让“微治理”升温“大幸福”
下一条: 公共服务时间要“对表”群众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