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网络中国节•清明】让清明时节更文明

发布时间:2021-04-02 08:37阅读次数:
分享到:
打印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情思绵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清明这个特殊节日祭祀怀先,演绎亲情,传承文化,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庆踏青插柳,调节心情,拥抱自然。
清明,因为是传统的扫墓祭祖日子,许多诗人留下了千古名篇。著名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这样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北方清明时节,乍暖还寒,而南方却春意盎然。唐代诗人韩翃写下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佳句。宋代名词人苏轼有一首《南歌子》写得更有滋味:“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宋代吴惟信的诗更是耐人寻味,在诗中这样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表现了万人郊游、尽兴方归的的宏达场景。
在清明这个特殊时节,自古以来,人们通过焚香、烧纸进行祭祀。而今,随着社会文明的提升,人们逐渐开始倡导低碳环保,采用网上祭祀等方式寄托情思,而鲜花也日益替代并逐渐占领了焚烧纸的市场。人们告别了烟雾侵扰,以鲜花美丽的色彩,优雅的身姿来寄托哀思和情感。
近年来,在凤阳各大公墓区,每年在清明节前,工作人员除为祭扫群众提供方便做好优质服务外,还积极做好文明祭扫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横幅标语、电视台播放滚动公益广告、发放“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倡议书等形式,向祭扫群众宣讲“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健康文明的祭扫做法,使之增强了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随着社会上所流行的“一束鲜花三鞠躬”的文明祭奠方式,已在不少墓区呈现,还有举家三口坟前共栽一株树,以及高科技的网上祭扫等等,均体现了城市、农村的地方特色。
芳草青青,亭台流水,鸟语花香,墓区与绿树结合,与鲜花相拥,这是人们所期待的殡葬文化建设改革的努力方向。让清明时节更文明,绿色、环保、文明的祭祀一定会深入人心,会使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王崇好)
编辑:郑孝荣
返回
上一篇: 姚湾社区开展“倡导勤俭节约 拒绝餐饮浪费”宣传活动
下一篇: 县住建局维护群众利益获点赞